舊鍋爐新聞
從太陽能熱利用產業狂熱發展到產能過剩的警示,四成產品冬天不管用,再加上海寧質量門事件的頻頻被曝光,在行業直面信譽危機之時,又逢連年“倒春寒”,于是市場被迫走上了下行道。一時間,太陽能熱利用市場滌蕩席卷全國,嘉興太陽能企業更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但是,這一撥的市場滌蕩還處于淺層次,只是對假冒偽劣的無良小作坊、小企業給予了初步打擊和扼制。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重創了海寧太陽能產品的聲譽。
不過,接下來太陽能熱利用市場進入淡季。而浙江中小民營企業普遍面臨“錢荒”、“電荒”、“油荒”、“用工荒”、“成本荒”的多重擠壓,這一情況也將同樣波及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他們的日子將更加難熬。
應該看到,太陽能熱水器作為一種民用產品,零售市場占據了企業銷量很大的份額。經過了太陽能家電下鄉的政策拉動,以及近兩年花樣翻新的促銷大戰后,一些消費者早已經提前透支了消費。目前,由于需求不足所形成的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市場持續低迷的最重要原因。當前,在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作為耐用品的太陽能熱水器消費需求受到了進一步的壓抑。二季度開盤已經一個月的時間,但從4月份的出貨形勢來看,盡管各個企業在終端市場努力耕耘,但出貨情況較為艱澀,資源投入與銷量回報不成正比。一方面是終端市場的殘酷競爭,企業不出量。一方面則是企業要承受原材料漲價以及人工成本漲幅帶來的內部壓力。
可以預測,今年下半年,隨著新國標、熱效限定值等強制標準的出臺,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市場滌蕩必將向縱深發展,也許到那時才能說,太陽能熱利用行業的洗牌風暴才算真正來臨了。業內有觀點稱,未來5年內,我國太陽能熱利用生產企業甚至將會從目前的4000多家銳減至300家,真正擁有自主研發能力和規模化生產的企業不足20家。當然,由于行業發展還有許多不確定性,這里也可以說還是充滿了變數。因此,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不能失去信心。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不禁要反問,企業怎樣才能存活下來不被淘汰?其實,最好的回答便是,不等不靠,修煉內功,轉型升級,方可浴火重生。
轉觀念變心態
在當前的情況下,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再也不能急功近利,浮躁狂熱,盲目跟風。企業要贏利天經地義,但是產生在售后以后,這是底線,也是良心。
企業定位至關重要,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一定要做好產品,可以為大品牌大企業做配套,也可以在他們不作為或一些縫隙市場深耕細作,打造區域品牌作為市場補充。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要發揮管理成本和渠道扁平帶來的價格優勢,而不應再去跟風,絕不做劣質低價的害群之馬。
無質不立品牌
坦率地說,太陽能熱利用中小企業應該徹底摒棄“買馳標”、“請代言”等自封品牌的浮躁,潛心抓好產品品質。僅僅停留在不偷工減料,還只是一個道德底線。怎么做好產品去適應市場,滿足消費需求,才是企業的價值體現。這里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要在技術創新上下工夫。“熱效限定值”成為強制標準后,日有用得熱量和熱損就成為重要指標,無論在銷量、價格上,一級還是三級出入很大。
一是要選配優質真空集熱管。好的太陽能真空集熱管吸收率高達0.92~0.94,半球反射率只有0.04~0.06,而且用的是上等毛坯管。差的呢,達不到現有國標0.86和0.08。當然,企業更不能去采購低于成本價的“黑心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