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鍋爐新聞
除了研發不足、體制未順等因素外,天然氣價格偏低制約了投資積極性,影響了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駛入“快車道”
日前,在鄭州召開的“中國頁巖氣/煤層氣研討會”上,國土資源部油氣研究中心副主任車長波被油氣領域的學者和20多家企業負責人團團圍住,甚至在會議茶歇間歇也沒有被放過。在全球碳減排運動下能源結構大調整時期,一種儲量巨大、尚在開發初期的能源品種越來越快地進入高層、學者和投資者的視界——非常規天然氣。
“投資者和學者的興奮緣于對中國非常規天然氣即將進入新時代的預期。”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告訴《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煤炭面臨巨大環境壓力,核電安全性有待重新評估,而風能、太陽能等眼下還不可能大規模替代煤炭,真正能承擔重任的只有天然氣,其中包括非常規天然氣。
韓曉平說,供應和環境壓力決定了中國能源供應必須走多元化的“綠色之路”,“在能源尚能自給自足的年代,非常規天然氣根本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非常規天然氣包括煤層氣、頁巖氣、致密氣、天然氣水合物等,可應用于燃氣、發電、工業燃料、汽車燃料、化工原料、燃氣鍋爐六大領域。
車長波向本刊記者介紹,我國非常規天然氣儲量豐富,總資源量達190萬億方,其中煤層氣37萬億方,位居世界第三,已探明儲量2800多億方;頁巖氣資源量達100萬億方,其中可采儲量26萬億方,與美國相當。更加難得的是,產區距離市場近,這些能源在中部盆地以及包括珠三角、長三角在內的南方區域均有分布。
然而,我國對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遲遲難以進入“快車道”。
|